锚点111
《气象档案馆》PS VR2版试玩报告:最佳教具
<
泥头车
2025年7月8日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泥头车
原创投稿
评论:
商城特卖
明末:渊虚之羽
218元
248元
-12%
前往购买
NBA 2K25
99元
298元
-67%
前往购买
情感反诈模拟器
28元
33元
-15%
前往购买
黑神话:悟空
204元
268元
-24%
前往购买
剑星
254.6元
268元
-5%
前往购买
适合摆放在博物馆里,而且是那种有褒奖意义的
说真的,直到现在,我们老大都没搞懂我为啥会对《气象档案馆》这款具有教学工具性质的免费PS VR2软件感兴趣。要知道,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PS VR2平台上都有太多比它“更值得”体验的游戏了——直到上周,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然后,我就经历了人生中最煎熬的一个夏天。
7月初的上海,最高气温常常达到39℃,空气潮湿得如同果冻凝胶,时不时还会下大冰雹。在这种让人怨愤、憎恶的恶劣天气下,我那讨厌的笔记本电脑风扇罢工了。为了防止电脑在高温下彻底死机,导致我写了一半的稿子付之一炬,我不得不顶着正午的烈日骑车半小时前往维修点。
一路上,被炎热侵袭的我脑海中闪过无数思绪——我想到古时候两小儿辩日,一个小孩说早晨太阳大,所以太阳离得近;另一个小孩说中午太阳晒得烫,所以太阳离得近。然后孔夫子来了,给两个小孩各打了一巴掌,并斥责他们,有这瞎争辩的功夫,不如赶紧把后羿叫来把太阳射下来。
随后,便是进入维修点(空调22℃极速冷冻),离开维修点(39℃高温炙烤),回到公司(26℃低温保鲜)的一连串经历——不出所料,免疫系统不堪折磨,我患上了季节性感冒发烧,休了三天病假。
躺在床上的我咬牙切齿地说:“哼,为啥今年夏天这么热?”骂完这句,我才突然想起,我去年也这么骂过,前年好像也是……直到这时,我才突然想起,PS VR2上有款叫《气象档案馆》的游戏。
抱着死也要弄明白的心态,我戴上了沉重的VR目镜。
严格来讲,《气象档案馆》并非一款游戏,它更像是一个可互动的教具,甚至类似多媒体放映机。玩家……或者说用户进入游戏后,需要观看几个有关气候变化的科普小短片,并在短片中学习诸如全球变暖、碳排放、厄尔尼诺现象等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环保知识。
这些短片内容扎实,各种科普十分详尽。制作组分析了前工业时代(1850年)至今的大量气象数据,结合深入浅出的语音讲解,切实解答了“夏天越来越热”这一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
身处南方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最近的夏天热得像蒸笼,身上的汗黏在皮肤上甩都甩不掉,而且越潮湿越热、越热越潮湿,感觉左脚踩右脚都能上天了,最后简直能把人蒸熟。
如果你好奇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那么《气象档案馆》的“温室气体”短片中还真有记载——水蒸气本身就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不仅会提高人体感温度,还会将折射回太空的阳光挡回去,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不巧的是,气温每上升1%,空气中就能额外容纳7%的水蒸气,而这7%的水蒸气又会让空气变得更热……
这还没完,如果升温幅度再大些,恰好融化了北极各处的冻土,那么地下从上一次冰期开始积攒了上万年的甲烷就会冒出来,与水蒸气、二氧化碳一起加剧温室效应,然后气温更高、冻土再化、甲烷又冒、气温又升……直到哪天地球终于肠胃舒畅、排出废气。只是到那时,像马尔代夫之类的一众沿海国家,恐怕真的要变成沉没的亚特兰蒂斯了。
《气象档案馆》为气候变化的几乎每一个起因、过程和后果,都制作了类似的短片,从温室气体的来源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再到野生动物种群与极端气候导致的财富损失,可谓内容丰富。
只是,不管制作得多么精细,这些短片“VR里面套屏幕”的形式,注定无法充分发挥VR平台的优势。大多数时候,我还是更愿意把目镜摘下来,免得鼻梁被压痛——毕竟,PS VR2真的很重。
好在,“播片”虽然构成了《气象档案馆》的主要内容,但远非这款游戏的全部。本作真正的核心体验,其实是画面中央的地球仪——它涵盖了1850年至今的所有气象观测数据,收录了2019年全年的所有大小气象事件,还搭载了超级计算机计算出的“未来世界线预测”模型。
在完成科普播片的“新手教学”后,玩家可以自由探索这个虚拟地球上的兴趣点。通过PS VR2的手柄,玩家可以“抓取”这个地球仪上的任意时间地点——对应的温度变化、太阳照射量、洋流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数据表格,也会相应出现在头显中,一眼就能很方便地进行对比。
我立刻将时间轴调到了2008年。在我模糊的记忆里,那年夏天应该没有现在这么夸张——果然,2008年上海七月平均气温仅有27.6℃,相比之下,号称“史上最热”的2024年7月,上海平均气温为30.5℃。而且这个“最热”记录,大概率今年还会被打破——甚至,未来的每个夏天,可能都会更加难熬。
这可不是乱说的。正如前文所述,《气象档案馆》中内置了基于超级计算机模拟出的五套未来地球气象图景。最乐观的图景是SSP1 – 1.9,在这条世界线上,全人类突然突破障碍,开始彻底抛弃化石燃料和高排放产业,消除能源分配不均带来的隔阂与冲突,全力实现《巴黎协定》——想想就知道,这简直是在做梦。毕竟今年年初,世界上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刚刚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全球各地因能源引发的战火,也还在持续燃烧。
问题在于,即便在这条“理想的世界线”上,到世纪末时,全球气温还是会在前文提到的“恶性循环”中上升1.5℃——而在最悲观的预测中,这个涨幅还要翻三倍……
对于气温上涨的影响,《气象档案馆》也为玩家准备了几套直观的“模型教具”,这也是本作为数不多能充分发挥VR载体优势的时刻。在这些场景中,玩家可以借助VR头显,来到北极冰川上空、澳洲大堡礁海底或东南亚飓风灾后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当然,这所谓的“身临其境”和“VR载体优势”,也只是相对而言。由于游戏开发成本较低、体量较小,这些VR场景中几乎没有什么可互动元素,场景规模也相当有限。但要知道,《气象档案馆》只是一款免费下载的小体量科普游戏——与单纯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相比,这种“身临其境”的立体建模,显然更具说服力。
最后,我还想额外说一点:在《气象档案馆》中,我没有看到“传统”环保宣传作品中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也没有提及肉蛋奶与热带雨林之类的话题。大多数时候,它只是将事实、分析和依据一一呈现出来,把“得出结论”的步骤留给玩家自己——仅从这一点来说,它也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
作为一款“游戏”,《气象档案馆》并不有趣,也没能充分发挥PS VR2的平台优势。但作为一款“教具”,它的临场感和专业性,恐怕无人能及——从这个角度讲,它确实更适合放在博物馆或中小学的地理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