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

锚点111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索尼的口碑可谓是毁誉参半。究其原因,主要是索尼的第一方游戏曾经深受玩家喜爱,众多知名作品不断涌现。然而,近几年却出现了产能不足的问题,甚至还屡屡出现状况。其实,更令人惋惜的是,在索尼主机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少优秀的IP由于各种缘由,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而本期我们要回顾的,是对索尼游戏体验有着革命性推动意义的经典系列——《海豹突击队》(SOCOM)。

图片[1]-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2000年3月4日推出的索尼PS2,累计总销量超过1亿5千万台,直至2012年12月28日才正式停产。它堪称游戏史上最成功的家用主机。不过,这个平台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售初期,它面临着老牌厂商任天堂的NGC以及新兴巨头微软的Xbox这两家竞争对手的强烈冲击。其中,Xbox凭借微软在电脑领域的丰富经验,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特别是主机自带硬盘和以太网卡,其首发游戏《光环》(Halo)的表现令人震撼,让人们看到了家用机联网对战娱乐的巨大潜力。

图片[2]-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再看索尼这边,由于PS2主机发售较早,加上经营策略等因素,最初的硬件根本没有考虑联网功能。最早型号的1系列日版主机,需要额外购买PCMCIA接口的以太网卡,以及外接式扩展硬盘。这个拖着连接线类似移动硬盘的外设,甚至还需要额外的电源,使用起来非常麻烦。当年索尼在联网领域确实准备不足。

图片[3]-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索尼及时做出调整,随后推出的新型3系列主机,开始预留了硬盘和网卡扩展槽。2002年5月16日,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大作《最终幻想11》发售。作为当时日式RPG的头号招牌,本作大胆转型为MMORPG,其优秀的品质对PS2主机的联网功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很多玩家可能不太了解,时至今日,这款游戏仍然可以在PC端游玩,运营寿命已达21年。

图片[4]-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2002年8月27日,索尼在北美地区推出了PS2主机BB Unit套件,其中包括了以太网卡和40GB硬盘,可以直接插入主机尾部的扩展槽,无需额外连接电源,一步到位让PS2玩家实现了联网游戏功能。为了推广这款外设,索尼同时发售了备受期待的《海豹突击队》。

图片[5]-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海豹突击队,相信很多玩家在电影和美剧中都听说过这个名字。这支美军特种部队全称是The United States Navys Sea, Air, Land Teams,简称SEALs。自1962年1月正式成立以来,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莫过于2011年5月1日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同时,在游戏中也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例如,在RTS游戏《红色警戒2》中,海豹突击队就是盟军阵营中的强力步兵单位。

PS2版《海豹突击队》由来自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市的Zipper Interactive开发。根据英文翻译,国内玩家一般俗称其为“拉链厂”。雷德蒙德是微软和任天堂美国总部的所在地。而成立于1995年的拉链厂,也深受浓厚科技氛围的熏陶,很早就开始了PC游戏开发业务。在与索尼合作之前,曾推出过《机甲战士3》(MechWarrior 3)、《血色苍穹》(Crimson Skies)等知名作品,具有丰富的3D游戏开发经验。这一次,配合BB Unit硬件,成功弥补了PS2主机的联网短板。

图片[6]-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本作的英文名称SOCOM,来自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的缩写,副标题和LOGO与真实特种部队一致。毫无疑问,这款游戏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拉链厂在开发过程中曾与现实中的海豹突击队员进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指导和反馈。游戏中还收录了一部关于海豹突击队的纪录片。

《海豹突击队》采用了背后视角第三人称动作射击玩法,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TPS。在当年,这种玩法算是比较新颖的。其基本操作与传统第一人称射击FPS差别不大,同时更便于玩家观察队友和战场形势,也由此衍生出了丰富的玩法内容。

图片[7]-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在游戏的单人战役模式中,玩家带领三名队友组成精锐海豹小分队,在阿拉斯加、泰国、刚果、土库曼斯坦四个区域执行12项任务,包括消灭恐怖分子、营救人质、获取情报、摧毁基地等。限定版游戏附带了专用USB耳麦,玩家在用手柄操作角色的同时,可以用语音形式指挥AI战友行动。尽管受限于二十年前的技术水平,AI只能识别一些特定格式的简单语音,但仍然能大幅提升玩家的代入体验,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没有耳麦,使用手柄调出快捷指令菜单也可以。

图片[8]-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既然本作得到了军方的支持,丰富的武器装备自然不会少。其中包括M4A1、AK47、MP5等玩家熟知的经典武器,还有各种手枪和爆炸物。由于海豹小队只有四人,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所以尽量使用静音武器潜入暗杀就成了主要操作。每个任务开始前,玩家都可以为每名成员精心挑选武器。

多人模式则是《海豹突击队》的精华所在。其基本玩法和我们熟悉的CS类似,分成了海豹小队和恐怖分子两方势力,共有10张地图可供选择,最多支持16人联网对战。游戏规则包括消灭对方团队成员、在指定地点放置炸弹、营救人质等。借助索尼全力推广的PS2网络服务,玩家可以体验流畅的团队多人游戏。同时,本作还加入了战队功能,无论是新建战队还是加入战队都很方便,让玩家可以轻松找到同伴开始游戏。

图片[9]-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受当年技术条件的限制,《海豹突击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PS2联网设备需要单独购买且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游戏不支持本地多人游戏,这限制了一部分玩家的体验。同时,游戏也没有通过联网提供地图更新等扩展服务。最让玩家头疼的是,最初版本中由于游戏漏洞,导致大量作弊行为出现。索尼并没有采用现在通行的联网强制更新形式来修补漏洞,而是推出了Greatest Hits廉价再售版光盘。这两个版本互不兼容,联网游戏时会被分到不同的服务器。不过,到了2006年,官方又合并了服务器,但最终也没有解决作弊这个难题。

图片[10]-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好在游戏整体表现出色,受到了玩家的广泛好评。加上索尼全力推广BB Unit,最终该游戏取得了365万套的不错销量。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欧美地区,日本地区只有6万套。尽管与微软的《光环》相比有明显差距,但仍然让索尼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方射击大作。

《海豹突击队》的成功,让索尼看到了主机联网游戏的巨大潜力。众多日本大厂也开始推出相应的大作,包括索尼的《大众高尔夫Online》、光荣的《信长之野望Online》、卡普空的《生化危机 爆发》等。前面提到的《最终幻想11》也发售了首部扩展DLC《吉拉德的幻影》,使PS2主机全面进入到网络化时代。

图片[11]-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2003年11月4日,续作《海豹突击队2》在PS2主机发售。在延续核心玩法的基础上,游戏强化了单人战役的故事剧情。12个单人任务涵盖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巴西、俄罗斯等场景,通过过场动画等形式打造出电影化的表现,最终粉碎了试图在美国西雅图引爆核武器的阴谋。玩家在单人任务中除了体验剧情外,还可以解锁多人模式中的皮肤等元素。除了过关必须的主线任务外,关卡中还有丰富的支线和隐藏目标,大大丰富了用户体验。

续作的多人模式也得到了强化,共有12张全新的地图。同时,前作的10张地图也进行了路径调整等改进,并以重制的形式收录进来。此外,官方PlayStation杂志还通过附带光盘的形式提供新地图。前作中作弊现象终于有了明显改善,本作取得了294万套的销量,延续了系列的优异表现。

图片[12]-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在此之后,随着以《使命召唤》为代表的电影化FPS纷纷涌现,《海豹突击队》这种追求真实的玩法开始陷入困境。PS2主机上的两部续作销量分别为169万和204万,显露出下滑的趋势。2005年10月《海豹突击队3》发售后,拉链厂正式被索尼收入麾下。此后,先后在PS3、PSP等平台开发新的系列作品,但销量表现已降至百万以下。系列的最后一部是2011年4月在PS3主机推出的《海豹突击队4》(SOCOM 4 U.S. Navy SEALs),销量只有90万套,与同类玩法的作品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

图片[13]-曾获美军支持的索尼独占射击游戏缘何彻底凉凉?-衣衣商务

2012年3月,索尼解散了拉链厂团队。同年8月,PS2平台的《海豹突击队》游戏多人服务器关闭,曾经索尼主机最具代表性的联网游戏运营结束。2014年1月28日,最后一部《海豹突击队4》也宣告停服,从此这个系列彻底退出舞台,少数核心爱好者只能以离线单机的形式来重温这款经典之作了。

《海豹突击队》系列可以说是偏硬核真实模拟射击游戏的代表。与现代流行作品相比,上手难度较高,游戏体验也相对沉闷枯燥,这也是真实模拟玩法的普遍问题,例如《闪点行动》(Operation Flashpoint)等。玩家更喜欢画面华丽、简单爽快的作品。总的来说,这个系列起点很高,但发展空间有限。除非有彻底的变革,否则很难重现往日的辉煌。如今很多新玩家已经不了解这个名字了,但其当年对PS2主机的巨大贡献,却是永远无法被忽视的。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38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