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皮肤竟也有味觉

锚点111

研究表明,皮肤上的苦味受体能够识别有害物质并将其排出体外,以此保护细胞免受毒害,这或许能为新药研发提供灵感。

你是否曾咬到一口极苦的东西,然后立马吐了出来?舌头上的苦味受体大概就是干这个的:提醒我们别咽下可能有害的物质。但你知道吗,皮肤上也有同样的受体,而且它们也在发挥作用。最近,冈山理科大学的生物学家主导了一项研究,深入探究皮肤角质细胞中的二型味觉受体(TAS2Rs),发现它们并非形同虚设,而是能够将潜在的有害物质驱逐出去,减少细胞受到的伤害。

别以为这些受体只存在于舌头上,实际上它们遍布全身:结肠、胃、上呼吸道等各处都有。2015年的一篇论文就已发现,在人类皮肤的角质层里,这些受体不仅存在,而且活性极高。此次新研究直接切入主题,想要弄清楚它们在那里究竟做什么。

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培养了一些人类角质细胞,给它们投喂苦味领域的“经典款”——苯硫脲(PTC),这一物质常被用于研究苦味基因。结果如何呢?受体一旦检测到PTC,就开始行动,促使产生大量ABC转运蛋白,这些转运蛋白就像搬运工一样,将这个苦味物质运送过细胞膜,排出细胞。

为了确定这个“出口”是否真的有效,研究团队又加入了一种可见的追踪染料。这种染料能够被特定的ABC转运蛋白迅速排出。然而,当他们用已知会堵塞转运蛋白的维拉帕米(verapmil)处理细胞时,染料无法排出,堆积在细胞内无法移动。这表明,受体启动的这条途径确实能够发挥作用。研究者认为,这一系列反应就是TAS2Rs在保护细胞,阻挡那些可能有毒的苦味物质,这与我们对苦味进化目的的推测相契合。

不过,舌头上的苦味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筛选出毒物,尚无定论。有人发现,苦并不总是与毒相关联——许多人喜爱的咖啡、啤酒都是苦的,而有些毒物根本不苦。但在皮肤上,这些受体似乎确实有作用。在实验中,细胞被投喂毒性剂量的抗组胺药后,那些事先激活了苦味受体的细胞存活状况明显更好。研究团队写道:“像PTC、糖精这样的苦味物质激活TAS2Rs,能够提高ABCB1的产量,帮助细胞排出苯海拉明这类物质,防止细胞死亡。”而一旦加入维拉帕米,这种保护作用就消失了。

这一发现不禁让人思考:皮肤上的苦味受体能否成为抗毒的秘密武器?研究者持乐观态度,他们表示:“无害的TAS2R激活剂可能会成为新药,加速人体皮肤排出毒物。”试想一下,涂抹咖啡磨砂膏,不仅能去角质,还能顺便排毒?这场景是不是很有趣?未来,或许我们能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受体中挖掘出更多拯救生命的妙法。

本文译自ScienceAlert,由BALI编辑发布。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