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悖论:体型大的动物理论易患癌,实际不然

锚点111

一项新研究揭开了谜底:大型动物如大象确实比小型动物更容易患癌症,然而它们进化出的抗癌妙招,为科学家带来了治疗癌症的新希望。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困惑不已:为何体型较大的动物患癌率似乎并不比小型动物更高?自1977年Richard Peto提出这个问题后,它就成了一个悖论。按常理来说,癌症源于细胞基因突变后失控分裂,体型大的动物细胞数量多,寿命又长,理应更容易患癌。但研究却始终找不到相关证据。

如今,一项新研究或许能让这个谜团真相大白。伦敦大学学院的计算生物学家George Butler及其团队发现,长颈鹿、蟒蛇等大型动物确实比蝙蝠、青蛙等小型动物更容易患癌症。他们查阅了263种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癌症数据,并采用了一种新的统计方法,避免了以往研究样本少、方法有偏差的问题。这次,他们终于发现了陆生动物中隐藏已久的规律。

“像大象这样的大型物种,患癌率确实更高,这与它们庞大的细胞数量完全相符。”雷丁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Chris Venditti解释道。细胞数量越多,出现问题的概率自然越大,这个结果看似顺理成章。

不过,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有些动物却不按常理出牌。比如虎皮鹦鹉,体重不到30克,但其患癌率却高得离谱,比预期高出40倍。而像大象这种快速成长为巨型的动物,患癌率却比想象中低得多,其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体型仅为它们十分之一的老虎相近。雷丁大学的Joanna Baker笑着说:“大象无需担心自己的体型,它们进化出了强大的生物机制,能有效抑制癌症。这堪称进化解决难题的绝佳案例。”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关联:如果一个物种在历史上体型出现多次跳跃式增长,那么它们的肿瘤和患癌率反而会降低。这表明,在体型变大的压力下,动物可能顺带进化出了控制细胞增长的独特方法。Butler认为,这或许就是自然界的抗癌秘诀,值得人类深入研究学习。

试想一下,大象是如何抵御癌症的?在它们庞大的身躯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防御机制?Baker表示,当物种需要增大体型时,它们也会进化出惊人的抗癌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不仅令人赞叹,还可能为医学带来新的希望。Butler兴奋地说:“找到哪些动物天生擅长抗癌,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新的研究窗口。通过研究这些‘优秀学生’,我们能更深入了解癌症的发病机制,说不定还能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未来或许会有突破性的治疗方案出现。”

过去的研究总是受到个体差异和高变异性的限制,样本量也不足,难怪一直毫无头绪。Butler团队此次换了一种方式,扩大数据量并进行分析,终于发现了期待已久的趋势。这不仅是学术上的胜利,更像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个惊喜:大自然早已准备好了抗癌教科书,就看我们能否读懂了。

本文译自ScienceAlert,由BALI编辑发布。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