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因素致暗色模式,或并非真能省电

锚点111

暗色模式一直被视作节能的法宝,然而研究发现,在LCD屏幕上,人们往往会调高亮度,导致耗电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一现象表明人性习惯颠覆了技术预期。

想必你了解OLED屏幕的优势:单个像素能够关闭,黑色更加深邃,而且还能节省电量。当下,多数操作系统都推出了暗色模式,背景变黑既节能又讨人喜欢。但对于依旧占据市场主流的LCD屏幕而言,情况又是怎样的呢?BBC近期开展了一项有趣的小型实验,在一台老款笔记本上对比了其网站页面的明暗模式。结果令人惊讶:面对暗色页面,大多数人会把亮度调得更高,有时甚至比明色模式更耗电。

研发团队的小规模亮度测试设置如下:一台电源监视器、一台测试笔记本电脑(配备LCD屏幕)以及一台监控笔记本电脑。

这并不出人意料,毕竟暗色模式对LCD的耗电并无帮助。该项研究虽未经同行评审,但已在国际低碳计算研讨会上展示。它提醒我们,暗色模式的节能神话在现实中或许被高估了,尤其是当设备并非尖端科技,且人性因素掺杂其中时。

BBC的研发团队十分好奇,暗色模式究竟能减少多少整体能耗。于是,他们邀请测试者坐在BBC Sounds主页前,让他们自由调整设备亮度,直至感觉舒适为止。测试涵盖明暗两种模式,使用的是一台2017款MacBook Pro,搭配13.3英寸LCD屏,并外接一台Tektronix PA1000功率监测器。结果显示,80%的参与者在暗色模式下将亮度调得“明显更高”。BBC在博客中写道:“暗色模式的节能效果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般简单,用户行为与屏幕配色的互动值得深入思考。”

为何选择LCD进行测试呢?这一点颇为耐人寻味,毕竟暗色模式的省电优势主要源于OLED像素技术。BBC解释称,鉴于大多数设备仍在使用LCD,显示深色并不会降低功耗,广泛流传的节能说法可能并不成立。咨询公司Valtech博客援引普渡大学的研究表明,在自动亮度下,OLED的暗色模式可省电3 – 9%,满亮度时最高可达47%。但实际情况是,根据Omdia数据,到2024年年中OLED仅占智能手机屏幕的53%,到2028年在平板和笔记本市场也才14%。小屏幕或许能节省些许电量,但耗能大户LCD却没有这样的优势,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实验中,10名参与者坐在距离BBC Sounds主页50厘米处,分别在明暗模式以及暗室亮室环境下将亮度调整至舒适状态。BBC测试了16个亮度级别,发现明暗模式下LCD的耗电差别微乎其微,房间光线的影响也不大。但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在暗色模式下,参与者的平均亮度从明色模式的9.6 – 10.7升至12.5 – 12.7,标准差分别为2.1和3.2,最高最低值也随之升高。也就是说,暗色模式反而让人想要把屏幕开得更亮。

尽管10人的规模较小,BBC也承认,最好再用OLED屏进行一次测试,毕竟高对比度可能会使暗色模式更易于阅读,对亮度的需求也更低。况且,网页设计和无障碍需求也未被纳入考量。但通过一台MacBook和功率监测器,这项研究至少表明,真实的眼睛和设备让暗色节能的话题变得没那么简单。人类习惯,远比技术逻辑更难以捉摸。

本文译自Ars Technica,由BALI编辑发布。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