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清理耳朵

锚点111

用棉签掏耳朵,虽一时爽快,却暗藏高风险,极易损伤耳膜,还会将耳垢往深处推。医生建议:让耳垢自然排出,或者用湿布擦拭外耳,必要时使用滴耳液软化耳垢。

你是否听过“耳朵里别塞比手肘小的东西”这句老话?说不定还听闻过某位朋友的朋友因用棉签掏耳朵而捅破耳膜的惊悚故事。虽说这类意外并不常见,但其后果却相当严重。西雅图弗吉尼亚梅森方济会的耳鼻喉科医生 Seth Schwartz 表示,一旦发生耳膜穿孔,棉签往往是罪魁祸首。所以,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下,为何不该用棉签掏耳朵,以及如何安全清理耳朵。

别把耳垢视作敌人。纽约上州大学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 Alexandra Quimby 解释道,耳垢实则是耳朵的天然保护屏障。这团黏糊糊、有时还会碎成小块的物质,由油脂分泌物、汗液以及死皮细胞构成,它能够阻挡灰尘、细菌、真菌等“入侵者”,还能协助调节耳朵内部的湿度。更奇妙的是,耳垢如同传送带一般,将内耳脱落的死皮细胞运送至外耳。在洗澡时,或者聊天、嚼东西活动下巴时,这些“垃圾”便会逐渐被排出。

然而,倘若你用棉签去捅耳朵,麻烦就接踵而至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Irving 医学中心的内耳疾病专家 Hae-Ok Ana Kim 称,棉签看似毛茸茸且柔软,但其纤维实则粗糙,极易刮伤耳道内那层娇嫩的皮肤。如此一来,耳朵为了自我保护,反而会分泌更多耳垢。更糟糕的是,棉签还可能把耳垢推到耳道深处堆积起来,进而引发瘙痒、疼痛,甚至产生耳朵闷堵或眩晕的感觉。若堵塞过于严重,连听力都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5%的成年人会遭遇耳垢堆积的问题,老年人、佩戴助听器的人,或是耳道狭窄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像患有湿疹、牛皮癣这类皮肤病的患者也需格外留意。

要是怀疑耳朵堵塞了该怎么办?宾大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 Tiffany Peng Hwa 建议,别自行盲目处理,应尽快寻求医生帮助进行清理,这才是最为安全的做法。她见过太多人因胡乱掏耳朵,最终弄巧成拙。

实际上,保持耳朵干净的最佳方式就是什么都不做。专家们一致认为,耳垢会自行处理好一切。可又有谁能完全忍住不去掏耳朵呢?毕竟耳道布满神经末梢,轻轻触碰就会感觉很舒服。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想要掏耳朵,医生们也有一些安全的方法可供推荐。

比如说,使用湿毛巾就很不错。Quimby 医生表示,洗澡时用一块湿布擦拭外耳,也就是耳朵露在外面的部分,就如同擦脸、擦手一样简单。她特别提醒:“只需擦拭能触及的部位即可,千万不要伸进去。”再比如,可以尝试使用滴耳液。Schwartz 医生推荐市面上的非处方耳滴剂,特别是对于耳垢偏干的人而言,这种液体能够软化耳垢,使其更易于自行排出。虽然有人觉得滴水和滴药效果相近,但专家指出,耳滴剂至少比棉签安全得多。

千万不要自己动手“挖掘”。除了棉签,那些自制的或在商店购买的小工具,如回形针、小刷子,甚至带摄像头的掏耳勺,都要远离。Schwartz 医生警告,这些东西与棉签一样危险。他还提及一种听起来颇为神秘的“耳烛疗法”——将空心蜡烛塞进耳朵点燃,宣称能吸出耳垢。但实际上毫无作用,还可能会烫伤你。至于烛台上留下的蜡渣?那不过是蜡烛自身的蜡,与耳垢毫无关系。

实在忍不住想用棉签怎么办?Hwa 医生给出了一个底线建议:“如果你只是用它擦拭一下耳道口的水分,应该不会有问题。”但要记住,绝对不能插得太深。要是耳朵出现疼痛、瘙痒或感觉堵塞,要立刻找医生检查,切勿硬撑。她强调,这才是风险最低的途径。

所以下次再想掏耳朵时,先停下手,想想医生的话。耳朵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脏,放过它,也放过自己吧!

本文译自 The New York Times,由 BALI 编辑发布。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